-
一、精耕品牌文化——農牧文化
文化背景
現代企業中,企業管理文化層出不窮,但大多有一個差不多的聲音,就是對中國農牧文化的批判,摒棄。卻不知,中國歷史長河中最有生命力,最有傳承,最含精華的就是中國農牧文化。人從猿人進化之初,就開始本能孕育的農耕文化,再到華夏建立也是中國農牧文化確立,歷史的變幻,朝代的更替,興衰都在土地,五谷,分配上。農牧文化默默經歷著歷史長河澆灌,培育,沉淀,重生。農牧文化博大精深,含有人之本性,法之本道,物之天則,地之本質,可以說是一道領萬道,為萬則之母,萬法之髓。精耕人本就來自大地,來自大家所說的土八路,鄉里人,無先祖之積累,無后世之裙攜,無當世之后臺,那么精耕人有什么?有的是土地孕育本能的踏實,誠實,精益求精,面對黃土背朝天的不懈怠不氣餒的勤奮和堅韌。
樸實的文化內涵
精耕人追求自己樸實的大門口,求的是厚重、久遠、實用和節約,也就是現代管理上所謂品牌。沒人品,則是廢牌,很可能是臭牌,爛牌。不斷勞作,不斷耕耘,不占有不貪戀別人之則,靠自身的真實的大山之石,掘腳下之土,夯企業長青之石門。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,精耕人不抵觸磨難,不拒絕磨難。磨難是精耕人大門的天然匠師,磨難就是精耕人最好的管理核心,煉化磨難,蛻變磨難。
精耕人的價值觀
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是精耕人最好工作行為規范。只有把企業當作自家自留地,用心去耕種,才能抗天災,得碩果。現代企業管理很批判自留地的行為,其實就是在批判員工價值跟企業價值的融合和重疊。其實企業每位員工都是一塊自留地,自己耕種自己的東西,如果還不上心的話,這樣的人會被大地拋棄。企業提供的只是工具,種子,耕種方法,收取員工耕種之物的標準的核定,所以精耕人的苦勞只是自身提高的必經之道,不會放到收獲的磅秤去核準價值,也無場面上討價還價的說辭必要。管好自己等于幫忙管好企業,也等于管好別人,企業管理者只是大門口榕樹下古道的鐘聲。
二、精耕品牌理念——精全準超,耕驗久實
以精為弓,以準為箭,以全為靶;耕則為勤奮不懈怠,挑戰個人能力極限,不斷創新自己、發展自己、超越自己,耕同時含有久之韻意,長耕長責才能久勝。萬事能經得起驗證,督察,任何工作和事情能經得起時間的考證和自我的反思,事事落到實處,去虛務實。
精準超全:
精 :萬事求精、睿智行家,富有激情 、旺盛的精神風貌。“精”,不放過小節,不以不懂、 不會為自己找借口,世界上沒有不會做的事情,只有不肯不愿去做的事情。務實自警自勉,萬事求精的態度, 而不是表面敷衍工作作風,遇事必做 ,做必盡好,是精耕人每個人必須具備最基本的素質條件。對待錯誤不推脫,用四不放過原則嚴格去要求自己,就一定能成為誠實、睿智的精耕人。
全:企業 、員工、 管理層、和 老板是一個整體, 不是單一個體,這就要求企業每個員工包括老板 ,要有全局觀念。每個人的一言一行, 不再是自己個人行為、個人心態、個人得失、個人喜好的表現,都會給企業和其他員工帶來不同的影響和感染,給別人對企業形成不同的評價。個人本位的個性表現是人之本性,這是抹殺不了,但多個不同個性原始本位表露就會產生各式各樣的矛盾,這就需要企業制度去約束,企業文化去引導,更重要需要每個員工有“全”的觀念。不管你認同不認同企業,進入企業,你就是企業一分子,在完成自己最基本愿望-打工掙錢的同時也具備必須履行相對應的義務,不是似在家,可以放任自己的任何行為,有了這個觀念之后,就要表現在做人做事上,不能想一套做一套,更不能三分鐘熱情,熱情過后,又恢復原始自私本性,而是嚴格要求自己,嚴格履行自己工作職責,不懂的就去搞懂,不放過一個細節,形成真正良好的行為習慣,這樣才能很真實的進步和融入企業的文化。寬容對待同事,具備有責改之,無責加勉的心態,這樣能更好糾正自己,提高自己,對于說自己壞話的人要感恩,因為你還有別人說壞話的價值,同時也獲得警醒鞭策自己的機會。做人有“全”的觀念,是通過具體做事體現出來的,一個事情擺在面前的時候,要考慮充分,思路正確,程序無誤,把握難點要點,與相關部門配合要點,重要的是能列出新手來做注意點,這就是做事“全”的觀點。對于委屈,所謂吃虧,要有“全”的正確處理思路,首先反思自己,然后正常溝通,正常合理投訴,而不是憋著悶著,在工作上消極怠工,不但影響自己心情,還會感染同事;更不能背后搞小山頭,小團隊而去威脅領導從而達到自己個人私欲;更不可取就是鬧辭職、罷工,聚眾鬧事來滿足一時沖動和心里平衡,對于這樣的,公司均嚴懲不貸,均按擾亂公共安全生產移交司法處理。“全”就要求員工有大氣,有愛心,有責任心,有自警自勉的精神,而不是把公司的督察、監督 、核對看成不信任、不放心而去偷偷傷心從而形成不自覺對抗。“全”更要求每個員工對企業提出好的建議,對企業不足地方去幫忙協助完善,而不是站在岸邊,任其自流,或借企業不足造勢,說風涼話,拆后臺,或是一味指責埋怨,借機對抗,突出自己而達到個人小利,更不可取的是“怕”字當先,采取事不關己,高高掛起的態度,熟視無睹,這樣的人,一定會被精耕淘汰,因為太自私,同時缺德陰險,道理很簡單,就象看見家人生病不管不顧一個道理,只是家人是具體明顯的表現,在企業這樣行為則隱藏分散開罷了,企業不要這樣所謂精英,這樣老油條,這樣所謂的能手。
準 :不浪費企業資源和自己的時間,尊重企業文化和企業制度,等于尊重自己的人格和價值,萬事先責己后思人,做到“準”:目標明確、職責清楚、流程明晰、準確實施,不貪同事勞動成果和時間而粉飾自己,不以領導不知道而玩小動作 、小聰明;不以我不知道、不清楚找借口推卸責任;不以不小心為口頭禪而表述好心沒做出好結果,而開脫自己感覺委屈。萬事“準”,高效率高價值體現自己人格魅力,人性氣質,人文底氣。“準”同時表現在對公司制度、政策、領導意圖準確把握,精準傳達,快速執行,而不是吹毛求疵,本末倒置去執行公司相關政策和決定;同時也表現在對下級意見,建議準確向領導的反饋,及時處理,而不是斷章取義,歪曲事實,欺上瞞下,故意表現自己,爭權奪利而危害公司和其余員工利,“準”也充分體現在同事之間工作配合銜接上,知道的說不知道,曉得的說不曉得,配合的不配合,故意要同事出岔子,出洋相,玩小聰明,搞小九九,這都是“準”原則所不允許的,也是每個員工需要時刻提醒自己的,自己把“準”字做到位沒有?我是不是達到精耕最基本要求的員工?多問問自己,總比那天積累到一定程度,發生質變,被動手術的好。
超:就是創新超前、高速發展、風險預控。就是超越一般正常的速度,最低比別人快一步,效率和結果可能就比別人高十倍,只有這樣才能成為“超”,“超”是高效率,高科技必要的條件,具備“超”才能越過,是員工工作、企業發展的核心動力,必備素質。首先要有創新“超”的意識,只有具備了意識才能體現在行為上,大到發明專利技術改革 ,小到工作程序、工作技巧,都需要有創新意識。“超”體現在企業方方面面,各個環節、每個部門、每個崗位,滿意現狀、敷衍工作、被迫工作、不動腦、怕吃虧、怕風險、怕責任是永遠不可能成為“超”人,企業“超”人的價值是企業最有潛力、爆發力 、感染力的價值,是企業天然的抗生素,是企業的長壽菜、常青樹。水需要流動,大氣需要循環,員工企業需要創新,需要大家都成為“超”人。怎樣才能成為“超”人?首先要對自己崗位有愛、有心、用心、盡責,愛是任何工作最原始 ,永遠都不枯竭的動力,愛崗才能盡責,有人說我就打工掙小小工作錢,干嗎去愛?這樣愛沒有及這樣說法的人其實是不懂生存之道,天競物擇、適者生存,既然你選擇打工掙錢,那打工有不同打法,待遇也會不同,不愛崗其實耽誤自己的時間,降低自己勞動價值的表現,同時也是損害企業和社會勞動崗位和資源,是一種誤己害人的做法。愛崗就會熟崗、熟能生巧、生巧才有“超”,這樣既節約自己勞動時間,提高自己勞動價值,同時也給企業作出奉獻,為社會創造價值,是一舉三得好事。熟悉崗位 ,就要動腦,要去分析哪個地方可以改進,哪個環節變動下就會提高效率,動腦后就要行動,好多員工就在這個地方止步,熟悉崗位也知道那個地方可以創新提高效率,但只是自己想想,或背后聊天當作吹牛顯擺資本,就是不付諸實施,這樣人以為我很聰明,我就是不說、就不告訴企業和領導,累死你們,看你們干嗎不重用我,不給我好地位、好待遇,這樣人完全在南轅北轍,領導重視,企業重點培養,都是要員工實實在在的表現,規規矩矩公平考核出來的,抱怨只能把自己那點還有的才知進一步給抹殺、給埋汰,創新需要的是大家骨子里面原動力,不是被迫的,社會向前發展不會等任何人,企業不斷壯大,需要大家的動力不是阻力,不會等任何人的埋怨、抱怨和懷才不遇,就是你換任何地方打工都是這樣,這是社會、企業發展鐵的規律,大家別學什么屈原去跳江,李白斗酒懸劍,杜甫的掛印,這都是無用文人懦弱的表現,對歷史、社會、家庭、個人沒起到任何作用。歷史告訴我們,社會沒有老實、肯吃虧的人最后倒霉成為歷史罪人的人,但自認為聰明,自保而一步走錯,成為千古罪人比比皆是。
耕驗久實:
耕:就是做 、就是執行力、就是企業的箭頭,無箭頭之箭最終都會癱瘓在盾之前,是企業力的真實體現,是企業常青之藤,勤耕不怠,雷厲風行,應該是每個員工最基本的行為準則和動力。
驗:就是萬事能經得起檢驗,不要把企業對你的督察,檢驗看成是對你的不信任,對你有想法,這絕對是錯誤概念,萬物需要生長,萬事需要驗證。是對企業員工勞動成果給予肯定的必要手段,真金不怕火煉,怕驗證說明你就不是真金。要以積極上進的心態面對企業對你的督察和考驗,事事經得起驗證,才是真實的成果,才對得起得到的收獲。只要怕驗證的,就說明有造假、取巧、私心的表現的成份。驗也是對工作不足的提高,只有驗證了才知道不足在那里。
久:就是恒心 、毅力、遇挫勇進。萬事不可能一蹴而就,需要大家有恒心,不斷堅持,三分鐘熱血,一口氣激動的熱情干不了任何事情。碰見困難就怕,碰見責任就躲,見到好處就上,這是要不得的。久本就是吉祥、回歸、大圓滿之數,想什么都久,就要有久的心態,久的斗志,久的恒心,久的人品,不然就是空的愿望和祝福。現在許多人說沒必要在一棵樹上吊,結果不斷去找樹,最后被森林給累死,那些在一棵樹奮斗的人,都已經在樹頂看日出了。這樣說法的人,其實都是對自己沒用的肯定。中國有句古話,老鼠三年不挪窩就能成精,說的就是久意,談的就是恒心,標明的就是毅力。
實:萬事最后都要落實才能見效益。高處著眼,低處著手,去虛求實。只要求實才能見果, 所以叫果實, 不然為什么不叫果虛。可見實是國家 、企業、 員工,生存發展的根本,是重中之重,無實無以立本。